1.只加油不插电的电驱动车 解析日产e-POWER技术

2.美国汽车的黄金年代!充满想象力的大尾鳍,每一台车都是飞行器

3.除了口罩,车企还有哪些你想不到的“副业”?

4.只烧油不插电的电驱车 抢先试驾东风日产e-POWER轩逸

5.靠电驱动却只加油 日产e-POWER对比丰田/本田混动有何优势?

power6500汽油发电机价格_7500w汽油发电机价格

康明斯比较好,虽然价格贵点,但是各个部分的综合性能好。

这两个机器在国内能卖的这么好与服务的及时性是密不可分的,我没记错的话两家应该都有24小时内到达现场的要求。服务这块55分吧。再说配件,康明斯的配件价格是出了名的贵。在配件上潍柴完胜。康明斯使用起来比较娇贵,机油,滤芯,常规保养必须按时安规操作,否则就容易出现故障,相比之下潍柴就比较豪放些,扭矩大储备功率大不怕没力就怕没活。

康明斯公司专利的PT燃油系统,具有独特的超速保护装置;低压输油管,管路少,故障率低,可靠性高;高压喷射,燃烧充分。装有燃油供油和回油单向阀,使用安全可靠。

康明斯柴油发电机组进气系统:康明斯柴油发电机组装有干式空气滤清器和空气阻力指示器,使用废气涡轮增压器,进气充分,性能有保证等等优势。

潍柴过去在重卡发动机领域的优势地位不是靠技术领先,主要是得益于市场环境,过去重卡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重卡企业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快速抢占市场上,无暇顾及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但随着重卡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行业竞争加剧,产品技术升级,重卡企业最近年纷纷开始布局发动机制造。

只加油不插电的电驱动车 解析日产e-POWER技术

易车原创 在合资品牌混动领域中,丰田以及本田的混动技术受到不少消费者认可,而随着东风日产e-POWER的上市,日系合资混动家轿迎来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对于e-POWER这项技术,相信很多消费者并没有完全认识了解,而在此前我们对e-POWER轩逸进行的极限“光油”测试和性能测试种,实测该车零百加速8.63秒,综合工况百公里油耗仅为3.9L/100km(易车实测),极限续航里程可达1236.8km。

这样的成绩,相比对手无论是性能还是油耗都可谓是后来居上。那么e-POWER轩逸是如何实现的呢?以下我就带你详细了解e-POWER技术究竟为何物。

100%电机驱动?汽油内燃机仅发电

e-POWER电动技术是一个融合的方案,它的技术来源于纯电动车LEAF聆风,沿袭了100%电动车驱动核心概念。

e-POWER轩逸搭载的是第二代e-POWER混动系统,它是由代号为HR-12的1.2L自然吸气内燃机、发电机、逆变器、驱动电机以及容量为2kWh的锂电池组成。

其中内燃机最大功率53kW,驱动电机最大功率100kW,峰值扭矩300Nm,官方公布的市区工况油耗仅为3.9L/100km,综合工况油耗为4.1L/100km。

与丰田和本田的混合动力不同的是e-POWER最大特点在于动力系统和发电系统从机构上得以完全分离,e-POWER的动力系统完全由电动机驱动,无论满电还是亏电状态都是纯电动模式,汽油内燃机并没有连接到车轮上,仅作为发电专用的动力装置,车辆无须外接充电。

日产的e-POWER可看作是“电+电”的混合动力,它可同时兼顾提高混合动力经济性和增加电池能量使用两方面。

无需外接充电 内燃机时刻保持高效区工作

而在燃油经济性方面,e-POWER通过智能能量管理策略使内燃机集中在高效区间工作,同时根据车速和道路环境情况,智能匹配内燃机启动时机。

因此e-POWER的内燃机可连续工作在最佳转速下,输出的功率和转矩也基本恒定,因而其效率、排放、可靠性等均处在最佳状态。

另据日产工程师介绍,与传统混合动力车相比e-POWER技术可将汽油内燃机运转时间缩短大约50%,同时内燃机热效率达到43%,发电效率高达90%,实现了未配备大容量动力电池时有效延长续驶里程的目标。

同时e-POWER技术产生电能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兼容适应性非常高。该系统发电的整车动力总成相当于一个串联混合动力平台,无论发电单元(Auxiliary Power Unit,APU)是燃油内燃机组、天然气发电机组、乙醇汽油发电机组还是氢燃料电池等,只要满足标准的通信接口和电器接口,都可以用于该串联混合动力平台。

因此这样的混合动力系统能量来源可非常多样和灵活,便于适应不同地区的能源实际情况进行推广。

日产工程师介绍,搭载e-POWER技术的南美车型就用的是燃烧乙醇汽油等生物燃料来发电。接下来如果氢燃料普及,亦可快速便捷地改用氢燃料内燃机或者氢燃料电池来发电。

搭载三元锂离子功率型电池?充放电倍率强 实现闪充闪放

而在电池方面, e-POWER技术不需要大容量动力电池,它搭载的是功率型三元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倍率强,实现闪充闪放。同时电池始终处于高效、健康的SOC(荷电状态)区间,寿命大幅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日产e-POWER用与日产LEAF聆风同源电池技术,其用上了1.5GPa超高强钢电池保护结构,充分保护电池安全。

另外,e-POWER技术搭载的逆变器体积非常小,这对整套系统高效集成化和车辆轻量化具有一定帮助。

写在最后:作为日产开创独具特色的混动技术路线,e-POWER混动系统很好地融合了EV的动力技术和内燃机高效燃烧的动力技术。

除了驱动电机性能更强,能带来更好的动力体验外,东风日产e-POWER还有着综合工况油耗4.1L/100km的出色表现。

当然了,除了动力好还节油之外,东风日产e-POWER还有很多新特点。

由于东风日产e-POWER烧的是油用的是电,因此完全不用像纯电车型那样存在补能焦虑,毕竟当下加油还是比充电费方便,再加上小电池可带来更为可控的安全保障。

总的来说,无论是动力性能、安静舒适性以及燃油经济性方面,东风日产e-POWER相比同级对手有着一定优势,能给到消费者电动车一般的驾乘感受,并且一箱油的续航轻松超过1000km,而这就是它能后来居上的法宝。

美国汽车的黄金年代!充满想象力的大尾鳍,每一台车都是飞行器

易车原创 2021年上海车展,日产汽车正式将第二代e-POWER技术引进中国市场。开着一台加油不插电的电驱动车出行,油耗低还没续航焦虑。

从2007年骐达首次搭载日产e-POWER,这项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沉淀了14年,如今第二代e-POWER被正式引入东风日产国产。

e-POWER从技术原理来分,它类似于串联式的混合动力系统。

它最大特点在于动力系统和发电系统从机构上得以分离,车辆汽油发动机仅作为发电专用的动力装置,系统最大限度地运用了纯电动系统的优势,行驶感受无限接近纯电动车。

可以说,e-POWER很好地融合了EV的动力技术和发动机高效燃烧的动力技术,走出了一条独具日产特色的技术路线。

e-POWER结构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e-POWER技术通过VCM车辆控制模块进行控制。车辆控制模块则与电动机控制器、发电机控制器、蓄电池管理系统、发动机控制模块相连接,通过最佳发电方式进行能量管理与驱动力控制。

e-POWER技术原理图

从e-POWER技术原理图来分析,该技术和纯电动、混合动力以及燃油动力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首先是e-POWER用大功率电机驱动,无论满电还是亏电状态都是纯电动模式。发动机仅当发电机的功能呢,车辆无须外接充电。因此,e-POWER相比EV技术免去了插电充电的麻烦与续航焦虑,日常使用仅需加汽油就好了。

虽然e-POWER也有类似HEV混合动力的串联式混动技术,但是e-POWER用的驱动电机功率扭矩更大,发电机的发电功率效率也更高。因此,e-POWER可获得比HEV混合动力更顺畅、给劲的动力体验。

众所周知,丰田和本田的HEV混合动力系统,在电池电量较低(或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的情况下,是需要电池和电机共同发力驱动车辆的,一方面动力响应并没有纯电驱动来得迅猛和平稳;另一方面动力依然是以发动机主导,因此车辆行驶工况对发动机的燃油消耗有直接影响。

但是,e-POWER则让发动机在 Map 图中的高效区工作,发动机直接驱动发电机发电,让发动机的能效得到提升,燃油消耗也不再受工况的直接影响了,因此理论上是如论怎么使用e-POWER,它的燃油消耗都会处于理想的水平。

第二代日产e-POWER技术已经搭载在全新日产Note和Serena车型上,皆用1.2L三缸发动机,搭载的是小容量的锂离子蓄电池。

但是,驱动电机功率和扭矩并不比普通的1.2T同排量的燃油车型动力差,驱动电机最大扭矩能达到254N·m以上,动力能满足日常使用。

e-POWER发动机由于不直接参与驱动,因此发动机的噪声和振动?4这?到很好控制。e-POWER还可将汽油发动机运转时间缩短大约50%,发动机介入时间更短,振动比燃油车和混动车少。

据介绍,e-POWER整体噪音比HEV低6分贝,尤其在中低速行驶时优势更为明显,让搭载该动力的车辆行驶过程中犹如纯电动车般安静舒适。

另外e-POWER技术能通过精确的电流控制和电动机扭矩控制,从而实现各种路况下平稳启动和加速,因此这套动力系统非常适合于追求舒适的车辆例如MPV或者城市通勤车辆。

编辑访东风日产高层获悉,轩逸将是东风日产搭载e-POWER技术的首款车型,新车将于2021年内亮相。

此外,东风日产表示,到2025年将有6款车型搭载e-POWER技术,预计会覆盖轿车和SUV。

编辑观察:e-POWER是日产多元动力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搭载e-POWER的车型累计销量已经突破50万辆,其中e-POWER Note更是连续3年夺得日本市场紧凑级车型销量冠军,这项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已经有成功车型案例证实确实有效,也受消费者喜爱。e-POWER落地东风日产,目前大部分零配件皆实现了国产化,希望接下来搭载该系统的新车能够卖个“接地气”的售价,让这项先进的技术得到普及。

除了口罩,车企还有哪些你想不到的“副业”?

二战之后的50-60年代,是美国的黄金年代。依靠着二战的红利,美国进入国力最鼎盛的一段时间。这个时代也是美国汽车的黄金年代。战争结束后,美国制造业从生产与战争有关的物品转向民用消费品,汽车成为了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到20世纪50年代末,有超过15%的美国工人直接或间接地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美国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工业正是在那个时候建立的,美国也在那个年代一跃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1950年代,美国大概有4000万辆汽车,而等到进入1960年代,这个数字居然翻了一倍,达到8000万辆。那个时候,拥有一辆汽车是成功的代名词,也是“美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个年代里,核能得到了大规模开发,人造卫星发射上天、甚至激光这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人们对于科技的推崇、对于太空的痴迷无以复加。当然,美苏之间随后的太空竞赛也使得人们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在浩瀚地太空。

于是乎,我们这次看到的,将会是那些仿佛来自遥远未来的汽车……

1953,GM XP-21 Firebird 1

1953年由通用推出的XP-21“火鸟1”是美国第一款用燃气轮机作为动力的汽车。它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测试这种动力系统的效率及经济性,并以此判定是否能够成为未来汽车的动力来源。

这辆车的造型灵感出自通用汽车的人物——设计副总裁哈利?厄尔(Harley J. Earl),正是他为“火鸟1”设计了源自飞行器的玻璃钢车身。这辆车的动力系统被称为“Whirlfire Turbo-Power”,由时任通用研发实验室分部主任的Charles L. McCuen担纲开发。

这套系统听着像飞机的喷气式发动机,但也有所不同。飞机的喷气式发动机是依靠尾喷管喷出高速气流获得反作用力而推动飞机前进的。而燃气轮机却是依靠动力涡轮通过变速箱带动直接后轮来推动汽车前进的。“火鸟1”上的这台发动机在13000转/分的时候能够获得370马力的功率。

毫无疑问,“火鸟1”的造型来自喷气式战斗机。它的设计由哈利?厄尔主导,车身由玻璃钢制成。

“火鸟1”用燃气轮机作为动力,它同样有一个巨大的尾喷口,但却不是靠喷气的反作用力来推进的,而是靠动力涡轮驱动后轮获得动力。

这幅图能够很清晰地看出“火鸟1”的结构。整体布置就像那个年代的喷气式战斗机,巨大的燃气轮机被放置在车身后部,由它驱动后轮。

这辆车并不只是用来做静态展示的,而是能跑起来的。它的官方试车手是Mauri Rose,他是Indy冠军赛的赛手。

让我们体会一下Mauri Rose的感觉。“火鸟1”的驾驶舱仅供一人乘坐,看上去就是一架飞机的驾驶舱。

1956,GM Motorama Firebird 2

作为著名的“火鸟1”的后继产品,通用在1956年推出了“火鸟2”。这同样是一台以燃气涡轮机作为动力的工程概念车。

相比自己的前辈,“火鸟2”做出了许多改进——例如,它具有四个座位。并且它还用了很多那个年代的黑科技,例如钛合金车身、回热式燃气轮机、带自动升降功能的四轮独立悬挂、助力式盘式刹车、交流发电机、磁性点火钥匙、电子排挡以及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

相比“火鸟1”,“火鸟2”变得更加实用,至少四人座舱能够满足日常出行的需求。

“火鸟2”的车尾不再装有一个大号的尾喷管,主要原因是燃气轮机被前置了。

毫无疑问,为了向实用化迈进,“火鸟2”的整体结构进行了改变。燃气轮机发动机改为前置,为四人座舱腾出了足够的空间。

这是用在“火鸟2”上的回热式燃气轮机,最大功率200马力。看上去它的体积并不大,被前置在前轴之上。

“火鸟2”的座舱内凸显科技感和未来感,注意看,驾驶员面前并没有方向盘,而是一个类似飞机式的操纵杆。而且这个操纵杆可以推进仪表台内,以实现自动驾驶……怎么有点似曾相识的赶脚?

“火鸟2”中控台上的大屏,原来这根本不是什么这几年才刚刚出现的高科技,而是60多年前就被玩儿剩下的……

1958,GM Motorama Firebird 3

虽然诞生时间较晚,但火鸟3却是对通用汽车后续车型设计及开发方面指导意义最大的车型。例如1959年的凯迪拉克Eldorado就部分参考了火鸟3的车身表面开发流程及其火箭般的车身造型。1961年的凯迪拉克帝威(DeVille)则从“火鸟3”的身上照搬了尾鳍的设计方式。

正是这台车打破了由哈利?厄尔设定的若干车身造型设计准则,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它的身上并没有太多的镀铬装饰,而且也几乎找不到平行线,可是它的尾翼线条却异常弯曲……通用曾经还推出“火鸟4”,但由于“火鸟”这个名字于1967年给到庞蒂克品牌命名自己的入门级跑车,最终我们无缘见到“火鸟”概念车的新成员。

“火鸟3”的设计风格又发生巨大变化,似乎实用性不再重要,反而座舱改为了分体双气泡式,且只有两个座位。车尾的尾鳍非常显眼,这对后续车型的设计风格带来了及其重要的影响。

这恐怕是“火鸟3”的最佳欣赏位置了,从侧面看,如果不是轮子,这简直就是一架太空船。不过,它并不像看上去那么轻盈,虽然使用了钛合金及玻璃钢车身,它的重量依旧达到2.4吨。

从车尾看,“火鸟3”像一架战机,一共有7个短翼+尾翼,特别科幻。不过这7个翼面都是经过风洞测试的,并不是仅仅为了好看而存在。

这个角度看,怎么也不会觉得这是一辆车,甚至不会觉得这是地球上的东西。

虽然看上去它的造型很怪异,但是还是要考虑一下实际操作的便利性,比如上下车的便利性……

“火鸟3”使用了一台225马力的燃气轮机作为主动力,另外有一台双缸的小汽油机作为动力给各种电器设备供电。不过如此“奢侈”的动力配置也带来了灾难性的油耗。再加上整套动力系统的成本太高,所以燃气轮机在汽车上的生涯就此结束。

火鸟3有些配置在当时非常先进,比如防抱死刹车、定速巡航、超声波车钥匙、能够避免交通事故的自动引导系统以及游戏机操作杆式的方向盘。

1951,Buick LeSabre

这辆造型优美的别克是哈利?厄尔的设计。他试图将喷气式战斗机和汽车在设计层面融为一体。上世纪40年代末,喷气式飞机正在取代螺旋桨式飞机,所以喷气机的设计方法也就成为当时最为先进设计理念。

这辆车算得上是厄尔的著名作品:1938年的Y-Job的后续作品。它是一辆能开的车。1951年参与完一系列车展后,厄尔就拿它当了代步车。LeSabre的车身由铝、镁及玻璃纤维共同制成,发动机是一台3.5升V8汽油机。这辆车还装备了12伏电气系统(当时的车几乎都是6伏的)、座椅加热、电动隐藏大灯、可以自动升起顶棚的雨量传感器、方便换轮胎的电动千斤顶等。此外,它还是通用第一款变速箱后置的车型,也是第一款用铝制缸体3.5升发动机的车型,引领了当时的一股风潮。

这是继Y-Job概念车后,厄尔的又一款重要作品。LeSabre用了当时最时髦的飞行器设计语言,可谓引领了一股风潮。

这是一台可以正常上路的车,所以在各种车展上结束展示后,厄尔就拿它当了自己的代步车,开着它游走于街头。

这台车上有很多装备在今天看来也非常新鲜,比如这种自动升降的千斤顶,可以让换轮胎这件事省去很多麻烦。

它的大灯平时是隐藏在车鼻内的,通过电动机构可以翻折出来。

1954,Ford FX-Atmos

随着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交通事故也急剧增加。其中有不少事故是因为驾驶员视野不佳,进而造成行人伤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福特在1954年3月的芝加哥车展上,展出了FX-Atoms概念车,FX(Future Experimental)是未来试验车的意思。

这辆车有着气泡式的座舱,对车内乘员的视野几乎没有任何遮挡。而且驾驶员的位置在前排正中间,因此也获得了良好的视野。除此之外,这辆车的设计也有着浓浓的原子时代、太空时代的痕迹。巨大的尾翼让人想起太空船;几个圆形的尾灯亮起来通红,好像是飞船的尾喷口;原本装大灯的位置,现在变成了两个突出的锥体,锥体的头部安装了雷达天线……

相比通用的三辆“火鸟”概念车,福特的FX-Atoms一点也不落于下风。气泡式的座舱再加上驾驶员位置处于前排中央,使得车内的视野非常好。

车尾灯亮起来之后,让人想起宇宙飞船的尾喷口。出于纯展示的目的,这辆车并没有动力系统。但许多媒体暗中猜测,它可能会使用核动力!这恐怕也是那个独特的年代所赋予的想象力吧。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得出,这辆车并没有传统的方向盘,而是以驾驶员两侧两个操纵杆取而代之。

1955,Lincoln Futura

很多人认为,Futura是林肯历史上最棒、最成功的概念车。同时它也是最最著名的“蝙蝠车”(Batmobile)的鼻祖。这辆由林肯团队在意大利手工打造的概念车于1955年正式亮相。虽然它的设计看似极端与不切实际,然而Futura却是一台具备完整的动力系统且完全可以操作的车。

这辆车有着连体的双气泡透明座舱、两个巨大的尾翼以及夸张的车头大灯舱,未来感很强,而实际上,它的底盘却来自Mark II,动力来自一台6.0升V8发动机。

因为Futura的反响超出预期,所以在1956及1957年的林肯车型上都用了很多这辆车上的设计元素。

Futura被认为是林肯历史上最棒的概念车。它由林肯团队联合Ghia车身设计公司共同打造。它的车身并没有用玻璃钢,而是由真正的钢铁制成。这也凸显出Ghia公司当时在金属加工方面的高超技艺。

由于造型非常夸张,人们给Futura取了个绰号叫“蝙蝠车”,这就使它成为了Batmobile的鼻祖。

在Futura上,仪表盘被整合在了方向盘中央,这在当年不得不说非常有创意。

1957,Ford X2000

1956-1957年,设计师Alex Tremulis与Bill Balla联合推出了福特X2000概念车方案,这个方案给后面的福特产品指明了方向。这款车的中网设计可以被看做是著名的Edsel马蹄形中网的源头。可惜的是,这辆车的状态只到了1/3尺寸模型,全尺寸模型最终未能完成。1994-1996年,X2000的全尺寸模型车终于被完成了。

X2000的设计看着很复杂,但其中很多元素都成为福特后续车型的灵感来源,尤其是车头的马蹄形中网。中的这辆车是在1994-1996年重新制造的。

X2000的内饰看着也很现代,方向盘只有下半部分,仪表被集成在了中控台的上方。

1959,Cadillac Cyclone

1959年的凯迪拉克Cyclone是哈利厄尔的最后一辆Dream Car,也是太空和大尾鳍时代终结的见证者。作为那个时代的绝唱,Cyclone的车尾依旧耸立着两个大尾翼,车头两侧安装着两个黑色的锥体,内置雷达传感器,以便为告警系统提供识别信号。它的动力来自一台6.4升V8发动机,最大功率325马力。配备后置的三速液力自动变速箱,配合双速后轴差速器,Cyclone相当于有6个前进挡。

这是哈利厄尔的最后一辆Dream Car。在最初的状态,它依旧有着夸张的大尾鳍。车头的两个黑色锥体里藏着雷达传感器。

这张图可以看得出,Cyclone的座舱盖是整体向上打开的,而车门却是侧向外摆打开的,有点复杂,但非常与众不同。

厄尔退休后,这台Cyclone经过了一番改造,不但变成敞篷车了,原来巨大的尾鳍也变得收敛了许多,尺寸大幅缩小。这一变化也标志着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美国汽车的黄金时代已然谢幕。

通用汽车前设计总监Ed Welburn亲自驾驶Cyclone。作为通用第6任设计总计,Ed Welburn就是因为幼年时期看到Cyclone并为之吸引,才走上汽车设计之路的。在从事汽车设计事业44年之后,他终于有机会驾驶了这台在他生命中无比重要的汽车。这对他和Cyclone来说,都是最美好的一刻。

1950年代是一个美好而充满想象力的时代,二战后科技的发展及多元文化的融合都给汽车设计带来了宽松的环境。后来,这个时代成为了美国汽车的黄金年代。飞行器+大尾鳍的设计风格不但成为了时代的烙印,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潮流,并对后续的汽车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只烧油不插电的电驱车 抢先试驾东风日产e-POWER轩逸

虽然疫情在很大程度影响了国内汽车产业,甚至因为零部件的停产而波及到了部分品牌的海外工厂,但为了抗击疫情,绝大多数车企依旧慷慨解囊,贡献出了数额不菲的捐款以及其他援助。

只是无论捐钱还是捐车,都无法缓解一线医务人员和普通民众所面临的首要矛盾,即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的严重紧缺。

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有部分车企选择另辟蹊径,直接火速办起了副业,组织富余生产力转投到了当下急缺物资的制造当中。

“跨界经验丰富”的五菱

早在2月6号,五菱就已经联合上游供应商,准备通过改建生产线的方式来生产口罩。

根据项目规划表,生产所需的无尘车间改造以及生产线建设,都将于本月底前竣工,届时共将建成14条口罩生产线,其中4条为N95规格,其余10条用于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生产量为170万个。

当然,五菱在发展副业方面可是拥有着颇为悠久的历史。比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五菱最早的前身柳州动力机械厂,为了响应彼时国家号召,就曾更名为柳州拖拉机厂,并成功试制生产过拖拉机,年产辆一度达到5000台,甚至还出口到了海外市场。

到了七十年代末,为了主动应对市场需求的转变,五菱又曾转产多功能缝纫机和自动棉织机;而直至八十年代,五菱才用手工敲打和靠模等方法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微型货车,从而实现微车制造业的零突破,并为此后五菱的“封神”奠定了基础。

雷厉风行的广汽

广汽在“产口罩”这件事上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的雷厉风行了。就在隔壁五菱宣布要造口罩的2月6号,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已经带着一行高管直奔位于东莞的口罩生产设备制造商;仅仅在一天之后,广汽部件技术中心就已派出多名员工赶赴一线参加为期15天的学习。

几天过后,也就是2月10日上午,广汽部件技术中心的工程师就已成功组装出第一台口罩生产设备;到了2月11日下午,首台广汽口罩生产设备运抵广汽部件技术中心进行安装调试;预计在2月22日,广汽将完成12台设备的自制,而这一数字将会在本月底增加到30台。

“全能”的比亚迪

同为最先响应号召的车企之一,比亚迪将“造口罩”的重任委以了电子事业群第九事业部。根据相关资料,第九事业部早在2006年就已成立,先前主要从事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汽车电子部件等产品的代工和研发制造。

而更让人心服口服的是,第九事业部居然还拥有医疗器械体系认证,并长期代理生产医疗器械产品。另据比亚迪官方公布的规划,将实现“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口罩和消毒液预计将于2月17日前后实现量产出货。

且在本月底,口罩和消毒液的日产能将分别达到500万和5万瓶左右。虽然目标产量相当可观,但这批物资暂时并不会针对消费者个人销售,而是优先供给和医院进行调配使用。

车企发展副业,在国内市场似乎还是一件挺新鲜的事儿,但倘若放眼全球,不少品牌却早已将跨界玩的风生水起。

“触手可及”的劳斯莱斯

对于咱普通百姓而言,暂且不说买台劳斯莱斯,哪怕能坐上一回大劳那都算是稀罕事儿。但实际上,真想与劳斯莱斯亲密接触,还是有一个相对低成本的法子:坐飞机。

在劳斯莱斯成立之初,品牌旗下便同时经营着两大业务,分别是造车和造航空发动机。只是之后因为经营问题,两大部门在英国的干预下分了家,但依旧共享着品牌和名称。

但与劳斯莱斯品牌在汽车界中风生水起的存在相比,劳斯莱斯航发的日子可就没那么舒坦了,和老对手通用电气GE的激烈竞争已经持续许久。当然即便如此,你在乘坐波音747、787、空客A380、A330、A340和A350的时候,还是有一定概率能在航发上看到标志性的双“R”logo。

而就在前些天,劳斯莱斯又官宣自家正在研发新一代的“Ultrafan超扇”发动机。得益于直径长达3.55米的风扇和大量新型复合材料的运用,全新超扇的结构重量将进一步降低,油耗也会比初代瑞达航发下降25%。如果一切顺利,那么这台人类历史上尺寸最大的航发将会成为A350neo的候选发动机。

最后还是要给个小贴士,就算下次遇到了使用RR航发的飞机,掏出手机拍张照就行,千万别想不开往里扔硬币……

造车只是玩票的三菱

别的车企是玩副业,但在三菱眼里,造车大概才算是副业。

因为整个三菱集团旗下包括了造车的三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客货运车辆及其发动机的三菱扶桑卡客车有限公司、制造文具的三菱铅笔有限公司、致力于重工业的三菱重工业有限公司、家电制造商三菱电机有限公司,以及化工巨头三菱化学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除了玩实体经济以外,三菱集团还有从事金融贸易的三菱商事有限公司、三菱UFJ金融集团、三菱东京UFJ银行、三菱UFJ信托银行以及三菱UFJ证券。

举个很浅显的例子,2018财年,三菱汽车在全球的净销售额为2514.6亿日元,而同期三菱重工的总销售额则达到了2.9万亿日元,后者竟然是前者的十倍之多。姑且不论三菱汽车的销售额在整个三菱集团的占比,仅仅是在三菱重工的面前,那都绝对是弟弟般的存在。

至于三菱重工的体量为何会如此巨大,答案也很简单,毕竟人家也是日本最大的供应商,简单概括下来就是战机、大炮、军舰、潜艇、坦克、直升机什么的应有尽有。

而三菱重工同时也有数额庞大的民用订单,不但同时代工波音和空客,还拥有自己的MRJ支线客机,外加机场快捷、轻轨运输等全套的交通出行方案。

也就在前些天,三菱的工厂还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小仪式,纪念自家向波音公司交付的第1000份787客机的机翼。

将科研进行到底的本田

本田的全称其实是“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旗下的业务范围虽不及三菱那么广泛,但倒也符合本田一贯留给消费者“技术宅”的印象。

比如出了我们熟悉的汽车和摩托车以外,本田在其他维度的业务还涉足了飞机、发电机、汽油机、水泵、割草机、割灌机、微耕机(和拖拉机有几分相像)、小型轮船发动机,以及类似外骨骼的Honda步行、UNI-CUB平衡车等等。

太过常规的例子就不赘述了,来看个硬核点的。在2019年年中,本田发布了一台名为Mean?Mower?V2的…………割草机。得益于搭载的CBR1000RR?Fireblade摩托车四缸引擎,这台割草机拥有200马力的最大功率、13000rpm的超高转速,百公里加速仅需6.29秒,极速更是达到241kph。

正所谓一路火花带闪电,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说的大概就是Mean?Mower?V2了。

相对专注的丰田

相较于摊子铺的极大的三菱,汽车业真正的霸主丰田倒是相对专注,但出了汽车也还是发展了小部分的副业。

早在19年,丰田就与合作研发了一款名为“Toyota?Marine”的游艇。当然在2017年雷克萨斯还推出过一条更豪华、完全碾压前者的奢华游艇。

因为手握三菱的股份而沾了些许三菱造飞机的光以外,丰田在2002年还带来过自家研发的概念飞机TAA-1。

另外丰田还办起了大学,包括1981年成立的丰田技术学院和在2003年成立的芝加哥分校。其他方面,丰田还涉足过机器人项目,以及在生物技术领域投资过几家初创公司。

不过最令人意外的产品,还要数丰田推出的名为“Oekaki?Renaissance”的缝纫机,货真价实的丰田出品。

冰山一隅的现代汽车

韩国现代的情况和三菱有几分类似,隶属于现代财阀,除了现代汽车公司以外,还拥有名声鼎沸的现代重工、现代峨山、现代建设、现代独角兽以及现代百货。

关于整个现代财阀的体量,其实无需多言,众所周知韩国的经济命脉基本就靠着三星、现代、SK、LG和乐天这五大财阀在支撑,更有传说韩国人的生老病死几乎离不开这五大财阀,足见其体量之庞大。

而具体到现代财阀,业务范围更多集中在基建和重工方面。尤其是现代重工,旗下共设有7个部门,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造船公司。

致力于能源的特斯拉

聊到特斯拉的副业,估计会有人条件反射的想到SPACEX,从而得出“造火箭是特斯拉副业”的结论。但实际情况是,虽然这俩家公司的老板都是艾隆·马斯克,但人家压根就是两家公司,彼此之间并无更多关联,所以这一结论并不成立。

不过单就特斯拉品牌而言,除了生产销售新能源车以外,的确还经营着自己的副业,也就是能源业务。

其中包括针对个人用户的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储能的Powerwall,以及针对商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对应的Powerpack工业电池组。

虽然听起来很科幻,但特斯拉的能源板块已经帮助马斯克进账不少。除去在美国本土的业务外,还在夏威夷的Kauai岛安装了大型太阳能发电设备和电池;在澳大利亚建设太阳能发电组;在波多黎各重建电网,并为当地的尼诺医院带去了700块太阳能电池板,帮助24小时提供照料3000名患者所需的电能。

AL频道小结

所以纵观中外历史,会发现车企发展“副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于有些品牌的主业可能都不在造车上。但面对此次疫情,五菱、广汽、比亚迪的快速响应,在短时间内从零打造自己的防护物资生产线,还是值得全行业点赞学习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靠电驱动却只加油 日产e-POWER对比丰田/本田混动有何优势?

易车原创 随着排放法规日益严格,节能减排应该如何做呢?日产给出的答案就是e-POWER。e-POWER技术带来只加油不插电的电驱体验,消除当前大家的“补能焦虑”,同时带来舒适的驾乘体验和低油耗表现。

日产e-POWER在中国市场可谓是一种全新的动力组合,这篇文章我会对该技术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以及对首款搭载该技术的新车e-POWER轩逸进行城市路况油耗实测、加速测试和试驾体验。

搭载e-POWER技术的车型在国外已有5年的销售历史,在日本累计销量达50万辆,其中Note e-POWER获得了日本紧凑级车型销量3连冠,Serena e-POWER连续2年获得日本最畅销MPV车型称号。

有了海外市场成熟的技术累积,结合中国本土市场销量排行榜第一的轿车——轩逸。于是,东风日产即将在中国市场投放e-POWER中国首款车型——e-POWER轩逸。

日产这套e-POWER技术属于串联混合动力,无需充电,其中1.2L内燃机充当增程器的角色,主要负责发电。

一方面内燃机发出的电量直接提供给驱动电机,另一方面也会将电量储存到电池。其实,从原理上来说,这套技术属于“电电混合动力”。

内燃机、发电机、逆变器、驱动电机,它们是呈串联的关系。

内燃机专用于发电,不参与驱动,车辆是100%由电机来驱动,因此e-POWER技术给消费者带来了不用充电、没有续航里程焦虑的电动车驾驶体验。

给大家简单聊一下不同行车阶段,电能的转化过程:

1、 在起步或者缓加速阶段,电池组提供电能给驱动电机,驱动车辆前进。

2、 在中低速巡航时,智能发电系统会在电池电量不足时,除了提供动力,还会及时补充电量。

3、在深踩油门急加速阶段,电能由电池组和内燃机结合发电机一起提供,驱动车辆前进。

4、在高速巡航阶段,智能发电系统发电,除了为驱动电机提供动能,同时也为电池组充电。

5、松开油门或者踩下刹车时,车辆进行动能回收,转化成电能储存在电池组中。

总结来说,日产e-POWER技术特点是全时驱动、高效发电和闪充闪放

全时驱动:在任何工况下,e-POWER车型都是由电机来驱动,带来动力平顺、安静舒适的驾驶体验。这套系统用的是与日产LEAF同源的电动机,能够进行1/10000秒的精准控制,获得过沃德十佳专业高功率电动机的评价,驱动效率达到了96%。

高效发电:内燃机和高效发电机组成智能发电系统,内燃机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最优的工作区间。拿e-POWER轩逸上的HR12内燃机为例,它的最高热效率达43%,其发电功率达53kW。

闪充闪放:e-POWER首款车型e-POWER轩逸搭载了闪充闪放功率型电池,虽然电池只有2kWh,但是充放电倍率高达30C,是纯电储能型电池的10倍。

问:从汽油转化到电能,再供给驱动电机用,经过中间的电能转化过程,就有更省油吗?

答案是肯定的。

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需要兼顾不同车速下都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工程师需要匹配好发动机转速和变速箱挡位的配合关系,但实际上,发动机很难稳定在经济转速区间来运行,所以油耗水平很难进一步降低。

但在日产e-POWER车型上,内燃机相当于增程器,基本在经济转速区间高效运行。在实验室工况下,内燃机热效率最高达50%,因此达成了低油耗的目标。

同时,刹车减速动能回收,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组里,供下次加速时使用。

问:怠速的情况下,内燃发动机是开启还是关闭?

这就取决于电池组当中是否有充足的电量。因为空调的能源由电池组提供,如果电池组电量充足,那么车辆在等红绿灯的时候这台内燃机不开启,是不会产生油耗的。这也是e-POWER车型相较于传统燃油车型能做到更低油耗的原因。

前面说到e-POWER技术能给驾驶者带来平顺舒适、近似于电动车的驾驶体验,如果把e-POWER轩逸当做城市通勤代步车来使用,会是怎样的驾乘体验?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了深圳,驾驶e-POWER轩逸在市区行驶一天,深入体验它的驾乘感受,同时还对它的油耗水平和动力性能进行了测试。

先来说e-POWER轩逸的驾驶模式,共有四种:运动、标准、经济和EV模式。

在经济模式下,驾驶者可自主切换到EV纯电驱动,EV纯电驱动能在经济和运动模式下开启。

短按EV键就能进入纯电模式,当电池电量少于50%或大油门加速时就会自动切出。在纯电模式下,内燃机是不会开启的,驾驶者可以体验到真正的纯电行驶。

e-POWER轩逸的三元锂电池电量为2kWh,实际体验下来,从满电状态驾驶至纯电模式退出,行驶里程大约为2.2km。

长按EV键则进入充电模式,当电池电量达到95%或大油门加速时就会自动停止。

运动模式下,动力输出最迅猛,适合用于极速驾驶以及体验弯道操控的时候。至于标准模式和经济模式,则适用于传统驾驶场景以及喜欢柔和驾驶风格的驾驶者。

e-POWER轩逸官方的百公里综合油耗为4.1L/100km,城市工况油耗3.9L/100km,它的油箱容积为41L,一箱油能跑1000km。

为了检验e-POWER轩逸真实的城市工况油耗水平,我们就在深圳市区进行了一次油耗实测。

我们本次油耗测试的试驾路线是从深圳大梅沙出发,跨越整个深圳市区到达前海,午饭后再折返回到大梅沙。全程路况由城市快速路、拥堵路段以及一般道路组成。

在这次油耗测试中,我和同事一共三人在车上,空调温度为25℃,风量为2挡,使用经济模式,并且尽量点开EV纯电模式按键,让内燃机尽可能少启动。

对于这次油耗测试,我的策略是油门尽量轻踩轻放,动力不超过20%,并且路况畅通时也保持匀速行驶。

最终我们全程行驶了一共120.2公里,全程平均车速32km/h,使用加油跳枪法获得的加油量为5.40L,折算得出e-POWER轩逸的百公里综合油耗成绩为4.49L。

通过这次油耗测试,驾驶e-POWER轩逸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无论使用哪一种驾驶模式,它都给我带来了安静、平顺舒适的驾乘体验。e-POWER轩逸官方0-50km/h加速时间仅为3.8秒,实际上,我每一次踩下加速踏板,e-POWER轩逸确实能给我迅速的加速体验。

这是因为e-POWER轩逸的动力由驱动电机来提供,只要踩下加速踏板,电机就立刻有扭矩输出,电机的峰值扭矩可达300N·m。

所以驾驶着e-POWER轩逸,你就能体验到强劲、平稳的加速性能,开起来比较轻松。

在经济或者运动模式下,驾驶者可以体验到单踏板模式,只需操控好油门踏板就可以控制好车速了。因为在这两种模式下,松开加速踏板,车辆能产生最大0.12G的减速拖拽感。在城市拥堵路段,利用好单踏板模式就可以减少油门和刹车来回切换,减轻驾驶疲劳。

<img class="imgborder" src="://img2.bitautoimg/bitauto/2021/11/04/b4991685-b68a-4ee1-a564-dbd73ac564b0_630_w0.jpg" data="width:

易车原创 在合资品牌混动领域中,丰田以及本田的混动技术受到不少消费者认可,而东风日产在混动领域中则相当低调。不过近日,随着工信部的公告,东风日产轩逸e-POWER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并引发起热烈讨论。该车或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

作为东风日产率先国产的e-POWER系统车型,轩逸e-POWER搭载的是由代号为HR-12的1.2L自然吸气发动机以及电机组成的e-POWER混动系统。发动机最大功率53kW,驱动电机最大功率100kW。

e-POWER系统最大特点是燃油发动机仅负责发电,驱动车轮的工作全部交由电机完成。这种系统结构通常需要更大功率的电机,因为电机是驱动车轮的唯一直接来源。因此在紧凑型车型中,安装该系统难度更高。

此次国产的东风日产轩逸e-POWER已经是第二代技术产品,它比第一代拥有更轻量级的部件,逆变器体积缩小了40%、重量减轻了33%,电机的扭矩增加了10%,同时电机控制更灵敏,并优化能源管理。另外,e-POWER的发动机热效率已经达到了50%,而这也带来了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这套系统相信大多消费者并不是特别了解,它有什么特点?对比丰田THS以及本田i-MMD混动系统有何差异?以下我就为你一一解答。

先来了解一下e-POWER的动力总成,它由汽油发动机、发电机、逆变器驱动电机以及高输出锂电池组成。e-POWER技术通过VCM车辆控制模块进行控制。车辆控制模块则与电动机控制器、发电机控制器、蓄电池管理系统、发动机控制模块相连接,通过最佳发电方式进行能量管理与驱动力控制。

在传统的混合动力系统中,车轮由电动机和汽油发动机驱动。但是,在e-POWER系统中,汽油发动机并没有连接到车轮上;它只是为电池充电,车轮完全由电动机驱动。但与纯电动汽车不同的是,e-POWER的电力源是发动机,而不仅仅是电池。

e-POWER系统用大功率电机驱动,在东风日产轩逸e-POWER上,驱动电机最大功率为100KW,最大扭矩能达到254N·m以上,已经达到主流1.5T发动机的水平,动力完全能满足日常使用。

同时e-POWER最大特点在于动力系统和发电系统从机构上得以分离,无论满电还是亏电状态都是纯电动模式;车辆汽油发动机仅作为发电专用的动力装置,车辆无须外接充电。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日产轩逸e-POWER上的1.2L自吸发动机除了热效率达到50%以外,发动机还时刻保持在高效区工作,以最高的效率进行发电,燃油消耗并不会受到道路工况的直接影响,让燃油消耗处于理想的水平。

另外由于e-POWER发动机不直接参与驱动,因此发动机的噪声和振动得到很好控制。e-POWER还可将汽油发动机运转时间缩短大约50%,发动机介入时间更短,振动比燃油车和混动车少。据介绍,e-POWER整体噪音比HEV低6分贝,尤其在中低速行驶时优势更为明显。

看到这里,相信你对日产e-POWER系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对比丰田THS混动系统以及本田i-MMD混动系统,三者之间有着什么差异呢?再把范围放大一些,和理想ONE的增程式动力系统又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丰田THS混动系统

丰田THS混动系统由汽油发动机、E-CVT变速箱、电动机、发电机以及镍氢电池组成。发动机为主要动力源,大部分情况下均由发动机为主,电动机为辅,同时介入为整车驱动。只有在起步以及低功耗巡航时才会使用纯电模式依靠电动机驱动。从本质上来说,丰田THS系统只有两种工作模式:纯电模式、混动模式。

由于主要靠发动机驱动,因此丰田THS系统的油耗水平比较容易受到不同道路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时油耗反而会比城市通勤更高,另外在发动机介入启动时也会稍微影响到平顺性。?

本田i-MMD混动系统

本田i-MMD混合动力系统由阿特金森循环双顶置凸轮轴汽油发动机、高功率电机、电CVT、控制双电机工作的动力控制单元、以及由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组成。

本田i-MMD混动系统提供了三种驱动模式,分别为纯电模式、混合动力行驶模式以及发动机直驱。在大部分情况下,i-MMD混动系统均由电动机驱动行驶;只有在低功耗高速稳定巡航时,发动机才会直接连结离合器驱动车轮。

理想ONE增程式动力系统

理想ONE用的是增程式动力系统,系统由前后双驱动电机、40.5kWh电池组、1.2T三缸发动机以及发电机组成。它本质上是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装备了一个小型的发电机组,以备电池电量不足时为其充电,发电机组称为“增程器”。匹配一个容积为45L的油箱,可实现800km的综合续航,市区工况续航里程可达1000km,从而解决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问题。

在增程器不介入的情况下理想ONE纯电动续航里程为180km。除此之外,理想ONE的增程式动力系统也具备了纯电动汽车的快充功能,快充模式下可在30分钟内充电80%。

从以上丰田THS、本田i-MMD混动系统以及理想ONE的增程式动力系统对比可以看出,e-POWER混动系统以及理想ONE在发动机方面更加独立,e-POWER的发动机只供电不驱动,只有在电池电量不足或需要大动力的前提下才会启动,且始终不会混入驱动路径。那么e-POWER有何优势以及不足呢?

1、e-POWER用的驱动电机功率及扭矩更大,因此100%全时电驱的e-POWER系统几乎可以立即提供峰值扭矩,在驾驶表现上会更接近纯电动车。

2、同时也因为以100%纯电行驶,e-POWER的行驶品质无论是动力响应、平顺性还是NVH以及静谧性的表现都要比同级燃油车或者混动车型更有优势。

3、发动机以最高效率工作发电,配合高功率发电机,发电功率效率也更高,保障燃油经济性。

4、e-POWER相比纯电动车免去了插电充电的麻烦与续航焦虑,日常使用仅需加汽油就好了,使用便利性与纯燃油车无异,也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即使在恶劣环境下,e-POWER无论是动力性能还是使用便利性也不会受到影响。

至于不足方面,目前据我们了解,东风日产轩逸e-POWER不属于国家新能源政策车目录,不能上新能源绿牌。但是在部分限购城市例如广州,东风日产轩逸e-POWER上市后或能进入节能车目录,能享受节能号指标政策,摇号更容易。

总结:作为日产开创独具特色的混动技术路线,e-POWER系统很好地融合了EV的动力技术和发动机高效燃烧的动力技术。除了驱动电机性能更强,能带来更好的动力体验外,东风日产轩逸e-POWER的燃油经济性也和竞品车型不相上下。

此前东风日产公布了2022中期发展规划,意在推进电气化车型占总销量30%的目标,2022年将推出4款搭载e-POWER系统的产品,预计会覆盖轿车和SUV。目前e-POWER大部分零配件皆实现了国产化,相信搭载e-POWER的新车在售价上也会更“接地气”,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这项先进的混动技术。

关注我的易车号:冼业湛,后续我将为你带来更多日产e-POWER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