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价格与原油价格的关系分析_pvc价格与原油价格的关系分析报告
1.为什么原油价格下跌塑料会涨
2.一文看懂PVC价值链!
“石油涨PVC肯定跟着涨,因为PVC是石油产品,是从石油里面提炼出来的。”
一、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英文简称PVC,是氯乙烯单体(VCM)在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引发剂或在光、热作用下按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统称之为氯乙烯树脂。
二、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玻璃化温度77~90℃,170℃左右开始分解,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曝晒,就会分解而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变色,物理机械性能也迅速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稳定剂以提高对热和光的稳定性。
三,工业生产的PVC分子量一般在5万~11万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多分散性,分子量随聚合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无固定熔点,80~85℃开始软化,130℃变为粘弹态,160~180℃开始转变为粘流态;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60MPa左右,冲击强度5~10kJ/m2;有优异的介电性能。
四、PVC曾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通用塑料,应用非常广泛。在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日用品、地板革、地板砖、人造革、管材、电线电缆、包装膜、瓶、发泡材料、密封材料、纤维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五、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聚氯乙烯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六、聚氯乙烯是一种使用一个氯原子取代聚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的高分子材料,是含有少量结晶结构的无定形聚合物。这种材料的结构如下:-(CH2-CHCl)n-。PVC是VCM单体多数以头-尾结构相联的线形聚合物。碳原子为锯齿形排列,所有原子均以σ键相连。所有碳原子均为sp3杂化。
为什么原油价格下跌塑料会涨
中国聚氯乙烯产能产量分析
2006~2007年,是中国PVC行业投资高度增长的两年,外行业投资者纷纷涌入PVC行业,使得PVC产能得到迅速增长。究其原因,该行业能够如此吸引投资高度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造成以石油天然气为路线的PVC法价格的攀升,而国内电石法路线价格相比较低,极具市场竞争优势,利润高于行业平均;二是随着近几年国内建筑行业极速发展,对合成树脂材料特别是PVC需求增长较快,造成下游市场需求增加;三是国内市场上五大通用树脂市场需求持续激增,但石油天然气路线的价格较高,作为替代品的PVC成为理想选择;四是一些煤化工企业看到下游市场较高的投资回报前景,延长产品产业链,经获取更好的投资效益。
1990年~2003年PVC年平均消费增长率达到18.7%,1998年~2003年PVC年均产能增长率高达20.4%
一、国内合成树脂总体情况
(一)产量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行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产量达3073.6万吨,同比增长达18.5%,增幅较上年略有上升(见下表),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合成树脂生产国。其中聚氯乙烯产量达1.7万吨,同比增长19.8%;随着中海壳牌、惠州乙烯项目的投产,另在吉化、大庆乙烯改扩建后正式投入运营,聚乙烯产量达到692.5万吨,同比增长16.1%;在海南炼厂、茂名石化、大连石化聚丙烯等生产装置扩能的情况下,聚丙烯产量达到712.7万吨,同比增长21.7%;聚苯乙烯产量达300.3万吨,同比增长9.8%;ABS产量为135万吨,同比增长16.4%。
2000~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年均增长率高达15.6%。预计到2010年,我国合成树脂产量仍将以年均15%左右的增速继续快速增长。
(二)产能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目前,在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西藏暂无合成树脂生产。合成树脂产能主要集中于华东、中南、华北和东北四大区域,其中华东7省市占全国总产能的43%以上,其次为中南和华北地区,分别占18.2%和14.8%,东北地区占11.1%。四大区域合计占全国总产能的87.1%,也就是说全国超过80%的合成树脂产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生产企业共有600家,总产量为3073.6万吨。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产量为1505.6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占有全国半壁江山。
从企业发展看,2004年,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4家,100万吨以上的企业1家;2005年产量50万吨以上企业上升为5家,100万吨以上企业有2家;2006年50万吨级以上企业跃升为9家,同比增长80%,年产量100万吨以上企业发展为3家。
虽然我国合成树脂大型企业越来越多,产量也越来越大,但所占全国的比重却未见上升,且略有下降的趋势。据统计,排名前10位的企业产量之和2004年占全国总产量的33.3%,2005年占32.2%,2006年占31.7%。这种情况表明,在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广大中小企业也在抓住机遇壮大自己,同时也预示未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重组并购将更趋活跃,部分中小企业将会被淘汰。
二、聚氯乙烯产能分析
中国的氯碱行业从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从今年开始扩产扩能的后遗症有所显现,但是生产能力仍然有比较大的增加,据中国氯碱网初步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PVC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158万吨,其中电石法的比重已经接近70%。
2005年全国聚氯乙烯产量为649.2万吨,较2004年增长27.6%。其中用乙烯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20万吨,占总产量的18.5%,比2004年的89万吨有小幅增长;用进口单体和EDC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19万吨,占总产量的18.3%,比2004年的115万吨略有增长;用电石乙炔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410.2万吨,占总产量的63.2%,比2004年的299万吨有大幅度增长。电石法仍占主导地位。自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使乙烯法PVC成本增加,而电石法生产则受此影响较小,从而导致国内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建设的新一轮热潮,使电石法PVC产能急剧扩大,对乙烯法PVC生产形成了极大挑战,许多乙烯法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1208万吨/年,同比增长24.5%,产量达823.8万吨,同比增长23.3%,自给率约为90%,在我国通用树脂中,自给率最高。2000~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9.8%,产量年均增长率达23%,是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速较快的品种,仅次于ABS。
三、聚氯乙烯产量分析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一文看懂PVC价值链!
受原油价格战的影响,周一全球股市尽黑,塑料期货也全线走低,前两日上调的塑料报价,今日悉数回调,涨转跌只在一瞬间,而一切的导火索直指国际油价。上周五,OPEC与俄罗斯谈崩,无法达成进一步减产150万桶/日的协议,周六,沙特就立马发动“全面油价战争”,大幅调低其不同级别的主要原油定价,削减的幅度至少是20年来最大。
②据相关新闻报道,沙特国有油企——沙特阿美,在欧佩克+大会后就宣布了第一个营销声明。声明文件显示:4月卖往亚洲的原油定价下调4-6美元/桶;4月卖往美国的原油定价下调7美元/桶。此外知情人士也透露,4月沙特的原油产量可能会从本月的约0万桶/日增至1000万桶/日,沙特推出的“自杀式”石油运动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原油价格断崖式下跌,而随着原油价格的暴跌,化工期货震荡走低,其中包括塑料期货,今日,L2005低开跌停,PP期货暴跌,受此影响,塑料现货报价也呈现震荡回落,PP市场拉丝价格大幅下探,华东、华北、华南地区拉丝报盘探低150-250元/吨不等,PE线性价格也下调50-100元/吨,场内心态低迷,需求疲软,成交惨淡。
③那么后期原油市场走势如何,对塑料市场的影响又有哪些?首先就原油市场走势来看,业者多认为略显悲观,因为二季度,OPEC+如期增产,国际原油供应将大幅增加,此外,海外肺炎加速蔓延,原油需求减少,因此在供大于求的压力之下,原油价格跌势可见。并且权威研究机构高盛也下调了二季度与三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下调至30美元/桶,并警告布油可能会跌至20美元/通左右,可见,短期原油走势不容乐观。
④那么随着原油价格的下探,塑料市场走势将如何发展呢?从当前塑料期货走势和塑料现货报价情况来看,原油大跌,塑料市场缺乏成本端支撑,且在下游复工速度依然缓慢的背景下,PP、PE价格有大跌预期。但长期来看,无论是PE市场还是PP市场,其行情走势都将回归基本面,虽然当前基本面情况不太乐观,但是随着下游需求的陆续恢复,基本面情况会有好转。从PE市场来看,3月中下旬基本面或有改善,供应上近期有多套装置检修,其次因卫生影响3-4月PE进口量也会减少,需求上3月中下旬棚膜需求将集中爆发,需求会大幅增多。PP方面,虽然库存仍处于相对高点,但目前国内PP装置处于小幅检修周期,并且受肺炎扩散影响,口罩需求增速加快,对聚丙烯有利好影响,其次PP下游复工在即,刚性需求也会逐步恢复,因此PP基本面上也有向好预期。PVC方面,因为国内PVC主要以电石生产工艺为主,需求端主要受管材、型材等影响,因此油价走势对PVC市场影响有限,PVC行情相对较为乐观。
⑤综上,受原油暴跌、期货震荡回调的利空影响,短期PP、PE塑料报价弱势下调,但对PVC行情影响不大,PVC价格延续窄盘整理。长期来看,PP、PE市场走势仍将回归基本面,且随着下游复工刚性需求的恢复,油价走势对PE、PP行情的影响将逐步弱化。
在化工产业链中,市场的价值传导始终围绕从原料端到终端产品方向的传导逻辑,其中也不乏PVC产品。PVC作为期货交易品种,因市场体量庞大,并且受众面广,历来是市场分析行业的重点关注产品。
根据对PVC的生产工艺区分,PVC是由氯乙烯聚合而成,而氯乙烯来源有两种,分别是乙炔法生产的氯乙烯,和乙烯法生产的氯乙烯。对于乙炔法的生产工艺,其原料来源为电石和水。而乙烯法来自于石脑油裂解和煤制烯烃。
所以,对于PVC的价值链分析,需要分成乙炔法PVC价值链、乙烯法PVC价值链、PVC下游价值链来分析。
图1中国PVC产业链流程图(来源:爱晖资产)
产业链一:乙炔法PVC价值链
煤炭制焦炭,焦炭和白灰生产电石,电石和水生产乙炔,乙炔制氯乙烯,再聚合到PVC。乙炔法PVC产业链中分为了三个主要环节,分别是电石的生产、乙炔的生产和PVC的生产,终端原料产品虽为煤炭,但中间的电石和乙炔成为了影响该价值链波动的关键产品。
根据对电石的价值链分析来看,电石成本来自于0.8吨的焦炭和1吨左右的白灰,其中白灰使用比例最高,但白灰价值较低,所以对于电石的成本最大占比是焦炭。焦炭的价格波动又与煤炭的价格波动存在直接且强相关性。
也就是说,煤炭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焦炭的价格,而焦炭的价格对电石的成本带来最大权重的影响。在2021年9月份开始的因能耗双控带来的煤炭价格暴涨,电石的价格也出现了数倍的增长,从最初的2800元/吨,暴涨至接近8000元/吨。
所以,去年电石价格的上涨,很大原因在于煤炭价格的暴涨。其中电石供需关系虽然给电石价格增加了部分推动,但并非直接的暴涨原因。
对于乙炔的成本计算,由于乙炔无法运输的特性,导致乙炔的商品量极少,大部分企业是通过电石直接配套生产PVC,所以对于乙炔的成本可以忽略,直接利用电石计算PVC成本。
电石法PVC成本,是根据1.4吨电石+加工费的模式,其中电石就成为了PVC的最大可变成本。根据对2022年4月份的价格来看,电石占到了PVC成本的82%左右,占比较大。
所以,如果电石价格出现了波动,而PVC成本必然会出现波动,从而对电石法PVC的定价带来巨大的参考依据。目前来看,煤炭价格得到控制,电石价格也回归正常,电石和PVC的价格相对理性,在没有突发情况导致煤炭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前提下,电石价格的稳定波动也必然会制约PVC价格的波动幅度。
产业链二:乙烯法PVC价值链
如果说电石法PVC价值链受制于电石价格的波动,而近几年兴起的乙烯法PVC,将会更多受制于原料乙烯成本的变化。所以,两种不同的PVC生产工艺,虽然原料不同,但是价值链的传导逻辑一致,而定价更多参考对方的价格制定水平,两者关系为相互影响且相互依存。
乙烯法PVC原料为乙烯,乙烯的来源有石脑油裂解制、煤制两种工艺。石脑油裂解制乙烯的成本公式,主营和国际市场的计算方式不同,但全部依照石脑油成本的变化而定,如1.3吨石脑油+加工费作为乙烯的成本,或将石脑油裂解副产品作为副产物抵消的计算模式,或将石脑油和乙烯价差作为常数的计算方法,都体现石脑油价格对乙烯成本的影响。
根据不完全统计,石脑油占到了乙烯成本的80%以上的占比,是乙烯成本的最大影响要素。
对于乙烯法PVC成本公式,主要原料为乙烯和氯气,其中乙烯单耗在0.4-0.5区间内,氯气单耗在0.55-0.65区间内。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测算,其中乙烯占到了PVC成本的78%以上,是最大的成本影响要素,氯气因低廉的价格,对PVC的成本影响较小。
也就是说,乙烯法PVC价格,乙烯的价格波动对PVC的成本具有直接的影响,也是乙烯法PVC价格制定考虑的主要因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PVC生产工艺的不同,PVC的定价更多参考市场供需关系和不同工艺的龙头企业定价水平,存在一定的利润前提下,原料价格波动对PVC的定价影响较弱。
产业链三:PVC下游制品价值链
根据平头哥了解到,目前PVC下游主要应用于管材,PVC管在中国建筑领域被广泛应用,其市场消费增速与中国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另外,PVC还被应用在薄膜、型材、地板、瓶类等领域,整体应用较为广泛。
图2中国PVC下游消费结构图
PVC管材领域中,其成本变化除PVC的成本变化外,还有PVC改性增塑剂和加工成本,其中PVC占比最大,其次是改性剂和增塑剂等。其中PVC在异型材领域的改性增速成本,要明显大于普通管材等,约会增加30%以上。
所以,对于PVC下游产业链来说,普通PVC制品较异型材的加工成本存在较大的差别,其价值链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异型材的改性成本更高,而普通管材中的PVC可变成本更高。
最后,平头哥想说,关于PVC价值链,是依照原料端的成本向下传导的逻辑,其中煤炭导致的电石价格波动,对目前PVC的成本变化影响较大。另外,PVC的成本变化与石油的相关性较弱,虽然存在乙烯法生产模式,但是乙烯法PVC的定价逻辑也更多参考电石法PVC的价格水平。在目前原油价格高位的前提下,PVC的价格波动对于原油的反馈更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