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用电检查问题成品油价迎最大涨幅_施工用电专项检查
1.串通涨价的专家解读
2.6 月 14 日油价再次上涨,你还开得起车吗?
3.核电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油价再一次上涨。3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3月2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600元,全国平均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44元和0.51元。此次调价之后,油价进入了8元时代。
价格上涨总是会引起消费者的不快,更让人不满的是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油价上涨时的解释“虽然这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幅度比较高,但是国家也是控制了成品油的调整幅度,并且也是延后了调价的日期,如果按国际油价(上涨)10%这种情况的话,那么成品油价每吨涨幅应该达到700块钱。”这句话的意思是,此次调整油价,消费者不仅不应该抱怨,甚至还应该感谢发改委给我们省下的100块钱。
是的,在目前“4%+22个工作日”的机制下,此次油价调整确实来得迟了,同时每吨成品油确实也少调了100元。但是,这个结果恰恰说明目前的成品油调价机制存在问题——如国际油价变动已经符合调价机制,为何国家发改委不能在第一时间调整价格,而是要让石油企业承担损失?既然国家发改委不能在正确的时间上调油价,是不是意味着它也会在很多时间控制油价下跌?换句话说,国家发改委作为油价主管部门,有没有依法行政?
当然,目前的“4%+22个工作日”机制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就像很多专家早已经指出的,单从数学模型来看,设原油(103.25,0.00,0.00%)价格从100美元涨到104美元,涨幅4%,我们是上调价格,但如果从104美元跌到100美元,跌幅却不足4%,不具备下调条件,再从100美元涨到104美元,涨幅又达4%,再度涨价。在目前的定价机制下,必然会造成涨多跌少的现象。而2009年新调价机制实施后的油价调整,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发改委一共17次调整油价,其中上调次数12次,累计上调汽油价格达4680元/吨,柴油价格达4450元/吨。
但是,油价的不合理并不仅仅体现在“涨多跌少”,而是油价相对于其效用来说实在偏高了。有媒体统计了3月22日的美国油价,发现当中国的93号汽油都已经迈入8元时代时,美国成品油的价格折算成人民币也就是6.42元至6.83元每升。这意味着中国的油价已经高于美国!
不过,对于中国油价高于美国油价的现象,有专家认为这种对比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的油价中税收所占的比重较高。在2009年,国内甚至引发了一场“裸油价”风波。中石化的一位专家指出,“(2009年)7月6日中国90号汽油的最高零售价为7543.67元/吨,其中包含了增值税1096.09元/吨、消费税1388元/吨、城建等税收248.409元/吨,税占比为36.22%。最终,不含税的国内汽油价格为3.47元/升,比美国低13.03%。”虽然现在已经是2012年,但是税收所占比例并未减少,仍然在36%左右,而美国油价中的税金只占15.7%。换句话说,中国油价之所以高,并不是裸油价格高,而是中国油价中所含的税太多,从而推高了油价。
尽管“裸油价”的概念提出之后遭受了不少媒体的质疑,但是这种说法倒是解释了国内成品油油价为何会高于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解释了为何国际原油价格统一,但是各国油价为何不一的现象。事实上,不少国家的油价中最为重要的成分就是税收——欧洲油价之所以贵,是因为税金占油价的三分之二左右,日本的税金比例是51.44%。美国油价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其税金所占比例低。
不过,即便把税金加上,中国的油价还是显得过于昂贵了——或者说,中国的税实在是太贵了。因为中国车主在上路之后不仅要支付不菲的油价,同时还要应付数量不菲的过路费。而在欧洲和美国,车主使用高速公路时一般都不需要另行付费——因为该费用已经摊入油价之中。我们以沪杭线为例,上海和杭州相距170公里,大约需要缴纳110元的过路费,以百公里10升的标准共需要耗油17升,油价成本为140元,再加上过路费则通行费用为250元。如果把这些费用都摊入到汽油中,则每升油高达14.8元!
当然,并不是每次出行都要经过收费公路,对于上班族而言,高速公路并不是经常的选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躲避每升高达14.8元的油价成本。事实上,由于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通过陆路运输而来,这意味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已经为目前的高油价而买单了。
如果以上的推论成立,那么,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油价太贵,而是税费太重。当美国只需要通过油价15%的税金就解决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营运费用,我国占油价36%的税金也无法解决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来源问题。从这个意义而言,解决中国高油价问题并不仅仅是要完善成品油价格的调整机制,更是要降低税费——缩小的规模。
如果我们只把目光盯住成品油的价格调整机制而无视油价中税费的分量,从而忽视税费的性价比,那么这样的改革注定是不成功的——对于一个税收占三分之一的行业来说,只有调整税收的比重和流向,才能真正减负于民。换句话说,在中国只有把油费和过路费联合在一起考虑,才能真正地测量出油价的高低——而这,是以前绝大多数讨论者所忽视的。
串通涨价的专家解读
国内篇
抓紧加油!今年首个调价窗口成品油价或再次上涨
1月11日电 本计价期内,尽管英国北海和利比亚受损输油管道先后重启,但伊朗多地爆发活动使得地缘政治风险升温,国际油价再度得到支撑,数次刷新3年多以来的新高。新华社石油价格系统测算的数据显示,本周期内,一揽子原油价格变化率呈正向扩大之势。1月12日,2018年首个调价窗口开启,预计成品油价将再迎上涨,每升涨幅或在0.12元—0.15元。
运钞车翻沟 车上有十几万现金和两支枪
1月10日上午10时许,陕西甘泉县一辆运钞车翻入20多米深沟,导致一名司机和两名押运员受伤,事发后,车上的现金和押运员的被及时转移。
公交收2吨无效币 有人投巧克力山楂片
2018年1月11日,遂宁市公交公司收银中心十余名员工忙着核算上一年收入时,从堆积如山的零钱中找出数百元的“”,甚至还能找出数万枚游戏币和无法兑换的外币。
食品价格十四年来首降!你还在担心通胀吗?
1月10日发布的2017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1.8%。2017年全年CPI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了0.4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下降1.4%,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商务部谈"华为、蚂蚁金服进军美国市场受阻"报道
1月11日,商务部召开例行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对外发布近期商务领域重点工作情况,并现场回答媒体提问。
篇
杨幂化身仙女 从高空落地表演飘逸纱裙大秀美腿
上海,1月10日,杨幂现身某晚会现场。现场杨幂是表演嘉宾,她身穿飘逸长裙从空中降落舞台,获工作人员上前悉心整理裙摆,保护安全,一双美腿十分抢镜。
素颜关晓彤边赶路边啃充饥 面包渣粘了一嘴
1月10日,关晓彤从上海飞往北京现身机场,行程繁忙的她没有时间坐下来好好吃饭,只能边赶路边充饥。
周扬青疑抄袭华晨宇歌迷会服,这次连罗志祥粉丝都看不过眼了
1月10日晚,小猪晒出一组照片,透露自己将飞到佛山为演唱会准备。照片中他穿上黑、红两色同款卫衣,还摆出不同造型,不用猜都知道他又为周扬青宣传新衣服了。
董璇收拾冰箱看到三盒冰激凌,打开一看结果让她无语
1月11日,董璇发布微博:“收拾冰箱看到图一,拿起来感觉好轻,打开之后一看,早就被翔哥偷吃完了原来是他怕被我们发现把盖子盖回去打掩护而已”,并配上了自己拍摄的照片。从董璇的发文中可以看出董璇在家也是属于贤妻良母的类型,也是自己收拾清理冰箱,结果没想到竟然发现了翔哥的偷吃。
6 月 14 日油价再次上涨,你还开得起车吗?
国家发改委日前已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立即组织开展主要食品价格和相关收费专项检查,其主要打击对象为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如何看待这个现象?是否违反《价格法》?如何处罚?某网站对有关专家进行了访谈。
嘉宾:
赵鹤冲 北京市价格协会秘书长
邱宝昌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
统一涨价涉嫌违反《价格法》
网:国家发改委日前已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立即组织开展主要食品价格和相关收费专项检查,其主要打击对象为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为什么发改委如此着急?检查后如何打击?
赵鹤冲:这检查是很正常的,检查它也不是说每项在什么的话,我们都要进行检查,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不是说因为什么了,我们就要查。
邱宝昌:当时我为什么要给发改委致函,认为统一涨价涉嫌违反《价格法》呢?我认为是这样,原来看到牛奶搞南京宣言声明也没有声音,马上快餐店也要搞,这种做法纷纷效仿,有的是协会,有的是几家企业联合在一起讨论协商,这样我认为是涉嫌违反了价格法的规定,应该出面制止,应该要认定它,应该有一个声音。所以这一次致函以后,我看的声音是很强有力的。
如果不发这个通知没有声音的话,这以后是连锁反应,后果堪优。今天这个协会,明天那个协会,今天这两个企业,明天那两个企业,那我们这个市场的价格秩序就非常的混乱,到一定时候调控就很难了。所以有这种苗头,应该把这种乱的苗头要扼杀在摇篮当中。
判定需要时间
网:既然涉嫌违法为什么不立即查处呢?
赵鹤冲:价格法的制定都是在国家发改委,认定是否违法有个调查取证的时间。
邱宝昌:它也有一个过程,它是不是违法现在我们还不能说,只能说是涉嫌,经过有关部门查处认定以后还能说合法还是违法,我们是建议来查处和认定。
网:如果是企业的单独提价,就不存在法律风险。那么如果企业分开涨价呢?
邱宝昌:只要有协商,分开不是同时,只要有协商,市场价格暗地里不是公开的,有可能是这样,不要能够查到,只要通过协商来定价。
只要你通过开会协商或者互相讨论怎么定价,这样的话即使不公开这样查处,也都是违法的,不允许的吗,但是难度大。
网:取证难度挺大的,比如它们形成一个攻守同盟那就不好了。
邱宝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首先你明目张胆都不查的话,那不更难查吧,只要有声音不允许这样,法律上是有刚性的,是有强制力的,你只要违法了就要处罚你。现在如果涉嫌违法都没有声音,人家不都效仿吗?如果私下里没有查到也没办法,如果查到了确实是通过私下协商定价的话肯定受处罚的。
协商定价不是真正反映成本和供求
网:近期垄断行业,比如电力行业和石油行业也纷纷要求涨价,如何看待?
赵鹤冲:这些商品的价格,管理权限都是在中央,也就是在国家发改委,地方是没有权力的,所以这一块究竟应该是什么呢?是调还是不调,还是应该怎么着,怎么考虑,都应该国家发改委它那儿做解释。
邱宝昌:我讲一个观点,为什么我关注方便面价格,它是食品价格,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这个价格一涨价,与老百姓基本消费生活有关的价格涨价容易起连锁反应,有的企业趁机哄抬物价,所以民生的问题必须得到关注。
另外,企业本身涨价无可厚非,原材料涨价了,人力成本涨价了,企业自主定价为什么不能涨价,可以涨价,涨价的理由根据什么,根据成本和供求关系。但是现在通过协商定价就不是真正反映成本和供求关系了,可以操纵价格了,你有市场垄断地位,乱用市场垄断地位、优势地位就不行了,它一串通有联盟,消费者权益就受到损害了。
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受到损害了,价格和价值不相符,不是市场定价的机制,而是通过同盟谋取高额的利润的定价,必然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的声音还是非常强的声音,我认为规范这个市场是有好处的。所以第一我是非常欢迎的,也非常认可的。
如何处罚?
和讯网:目前,国家法律对此类价格联盟的处罚力度非常小。之前对很多价格联盟的处理也是不了了之。因为法律虽然写着反对价格垄断,但在操作中,还没有见到任何一起价格垄断被制裁过。对价格垄断的制裁为什么没有很好的实施?应该如何监督?
邱宝昌:相关处罚有,根据《价格法》40条有规定,第一没收违法所得,停止这种行为,没收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严重的可以吊销执照。 至于在实际中如何执行这属于部门的职责了。 叶檀:不要指责日化巨头涨价
市场传闻,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四大日化品牌商品下月将集体涨价,掀起轩然大波。从法律到消费者权益维护方面,都有人提出质疑,新华社更是连发五篇文章,指责大型企业窜通涨价——是可忍孰不可忍?
对企业的道德谴责无法代替理性的分析,责怪企业涨价不如责怪全球央行的负利率政策,宽松的流动性是石油等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罪魁祸首。
目前为止,全球流动性仍在泛滥,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全球原油价格站稳在每桶100美元附近,而中国到现在都处于负利率状态,宽松的流动性直接导致两大结果:通胀预期挥之不去,所有与石油相关的原材料价格全部都大幅上升。期货市场绝大部分是不交割的交易单,说明目前的石油价格上升是流动性过剩的产物,而不是实体经济的真实需要。
日化产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联合利华大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向媒体表示:“日化行业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产品,目前国际油价已从去年的50美元/桶涨到了现在的100多美元/桶,石化类产品价格上涨了60%,植物油价格上涨了50%~60%,无机盐价格上涨了40%~50%,而运输物流成本也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不少。”
笔者恰巧在上周与某家中型日化产品的董事长见了面,被告知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50%以上,大宗的洗发水等产品如果不涨价,就是赔本赚吆喝,目前之所以还能支撑,主要是因为去年囤积的原材料消化了部分成本。可见,这一轮涨价是大企业涨价在先,随后中小型日化企业必然跟涨。
上一轮日化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是在2008年年中,恰好处于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的通胀全面恶化之时,而现在,我们显然又看到了全面通胀的阴影。
下游的日化企业日子难过,上游的原材料巨型企业过上了繁花似锦的好日子。根据2010年年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巨头,总利润达到2651亿元人民币,其中中石油净利约1400亿元、中海油544亿元、中石化707亿元,涨幅分别为35.6%、84.5%和12.8%。
并不奇怪,在中国成品油价格已经到达历史最高点的时候,石化巨头们仍然以原油价格上涨、炼油亏损为由,继续游说成本油价格上升。上月,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发改委已宣布上调汽、柴油价格,汽油价格升幅约为4.5%,柴油价格升幅约为5.0%。据某银行[12.84 -0.62% ](601166,股吧)测算,此次油价上调效应在工业生产中完全传导、释放后,将带动PPI环比上升约0.3个百分点,带动CPI环比上升约0.2个百分点。
事实上,不仅成品油价格上升到历史最高位,石油衍生品价格也在大涨特涨,如丙烯、环氧丙等产品的价格也在节节上升,直接推高了下游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一轮由货币流动性过剩推导的通胀已经传导到下游产业链,包括粮食、日化品等在内的所有企业的价格都处于上升通道之中。
此时,最应该受到谴责的是包括美联储、中国央行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正是这些央行不负责任地大规模货币发放行为导致全球流动性失控,全球通胀预期进一步恶化。其次,应该受到谴责的是中石化、中石油等石化巨头,这些巨型央企存在的最大理由是在关键时刻保持经济稳定,但现实已经证明,这些企业往往在通胀预期恶化的时候火上浇油。
不指责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指责石化巨头们火上浇油,一味指责下游的日化企业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无疑是杮子单捡软的捏。因为他们不敢指责央行,不敢指责大型央企,却对下游企业的价格说三道四,难道是想让下游企业扛住所有的通胀成本?如此欺软怕硬的结果是让全部的下游企业破产。
当然,我们不怀疑有些巨型企业在价格方面可能会互相通气,但在这方面法律有严格的约束,照章办事即可。《反垄断法》规定,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的垄断协议,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如果有确凿的证据,严厉处罚就是。
发改委在对窜通上涨农产品价格的经销商进行了处罚。没有不怕发改委的商家人,除非是放弃中国这个大市场。
去年7月,发改委通报了山东省某经销商囤积大蒜,哄抬价格被处以10万元罚款;河南省中牟县当地冷藏保鲜协会组织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大蒜冷藏收费标准被处以8万元罚款;广东省广州市大鹏物流2号仓西一库某经销商哄抬绿豆价格,被处以2万元罚款。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企业相互串通,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操纵绿豆市场价格,被处以法定最高处罚额100万元。发改委的重拳出击让价格短期下降,但此后绿豆仍存在小幅上涨,说明除了窜通涨价之外,还存在货币与成本因素。
处于产业链后端的企业不掌握营销渠道,窜通涨价成本极高,并且,产品替代效应强,即使大品牌窜通涨价,质量好的民族品牌就可以逢低扩大市场,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竞争性强的下游企业不会使出涨价的招术。
斥责企业必须分清原委,否则,我们就是在处罚市场本身,而放过了制造通胀的部门与企业。我们指责市场行为,很有可能是在为损害市场的货币与垄断行为脱罪
核电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开不起车了!
不得不说,高油价让许多司机体会到了油价增涨产生的工作压力。
前不久,我觉得在油价增涨前把它注满。激动地去给油,到了加气站,加油员漫不经心的说:“92号汽油没有了,可以加95号汽油了!”我当初确实很无奈,让我觉得扔下我的车开回去。
近日,见到油少了,去给油。我期待有折扣优惠,可是给油工坚定不移地说并没有折扣优惠。嗯,我确实不可以在承受了。
因此,我随意问了一句:每升?8元8.8分!坚信很多人喜爱88这一数据,但不期待它是油价。真怀念过去,那时候油价四五块钱,我能始终爱惜。
大家都知道,现阶段油价已经是2022年第九次增涨,92号油已经提升9元价位。很多人对油价没有什么觉得。要我以上海为例子。一辆汽车的均值容积几乎是70升。今年初一满箱油385元上下,如今630元,贵了245元。
这245元针对本人危害也许并不大,可是石油是世界电力能源,这代表着本人的物流成本是64%,利息低的货运物流交通运输业的燃料成本费是64%,那么我国选购石油的费用会提升64%。
2020年两桶油总计收益约4万亿。如市场销售率是60%,只是两桶油就将提升这儿的油价交易2.4万亿。当然,这一部分费用会逐渐分担到各个领域和每一个人的身上。
由此可见,油价增涨决不是看上去这么简单。上下游原料的增涨,腐蚀了许多公司的盈利。如今石油增涨当然会腐蚀普通百姓的盈利。她们买一样的物品,可是日常生活成本费没了。
所有人也不应当取笑新能源电动车或汽柴油车辆。终究在高油价时期,谁也不可以无愧于心。
讲了这么多,我国的原油进口的是商品期货的大宗贸易。尽管有最大和最少的区段,可是你买卖的情况下基本上是高的。油价降了,你以前买的油仍在炼油厂,乃至还没交货。提炼出完后就该进去。石油价格又高涨了。实际上和铁矿石进口一样,决策权没有在手上。
1986年10月,总部均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局和经合组织属下的核能源局,分别发表报告,指出整个西欧今后仍会致力发展新能源,尤其是发展核电厂;如果停止发展石油以外的能源,可能在90年代再次陷入能源危机。从实际来看,前苏联核电厂发生事故,对欧洲震动最大,但并没有影响欧洲各国续建核电站的。例如:联邦德国反对派要求在10年内取消核电站,但是并不放弃继续新建5个电站的,到1990年,联邦德国核电站发电能力达2230万千瓦。
法国也有反核组织,但在民意测验中,支持兴建核电站的占65%,它将继续兴建17个新的核电站。
前苏联的核能曾以特别快的速度发展。根据苏联从1986年到200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苏联到1990年生产14800~18800亿度电,其中3900亿度电来自核电站,约占20%。同1985年相比,到1990年通过发展核能节约了7500万~9000万吨标准燃料;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科学家还提出建造地下核电站的方案。
再从日本方面来说,1985年的核发电能力仅为2452万千瓦,占全国总发电能力的16%;到20世纪80年代末核发电量达1590亿度,占全国总发电量26%。而其他能源发电量所占比例是:油占25%,天然气占21%,水力占14%,煤占10%,地热等占4%。核电占据鳌头,因此,日本电力工业已开始进入以核电为主力的时代。1992年6月的统计表明;日本运行的核电站有42座,装机总容量为3000万千瓦。
日本核电的发展值得我们注意。
日本电力设备的结构,战前是“水主煤从”,战后从20世纪60年代初起变成“油主水从、煤从”。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发电用能源向多样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同油电在整个发电量中的比重下降成正比,核电飞速增长。
核电在日本所以能够异军突起,主要在于核燃料用在发电具有很多优越性。在至今人类能掌握的各种发电能源中,它是最经济、稳定的高效能源。
日本从1966年建成第一座核电站以来,核电站从未发生过大的事故。
日本的电力公司非常重视普及核电知识的宣传。在核电站比较集中的地方,都有由他们出资建成的核电展览馆,供市民免费参观,里面有反应堆的模型和显示核发电整个过程的挂图等。看过之后,因不了解核发电而产生的不安,就会消除。日本人民因受过伤害,对核问题比较敏感。但是由于认识到核电和核弹的区别,在缺乏的日本发展核电有利,因此,并不一般地反对建核电站。就是反对建核电站的部分在野党,近些年态度也有变化。
1986年7月18日,日本综合能源调查会的原子能部,提出了对21世纪日本核电远景的预测报告,根据这一预测,2010年,日本发电用核反应堆将达86座,2030年,将达112座;核发电设备能力,2010年、2030年将分别达到当时的3.5倍、5.5倍。过25~30年左右,日本用的电,每两度中就有一度是核电。
日本综合能源调查会是通产大臣的咨询机关。它的这个预测报告制定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之后,在制定报告过程中,国际油价已经出现大幅度下降。但是这个报告证明,日本并未因为这两个因素而动摇今后发展核电的基本方向。
据日本通产省能源厅1987年初发表的数字表明,就是在1986年日本核电站的开工率达76.2%,创历史最高水平。
能源厅说,1986年,日本全国运转中的各种类型的核反应堆共有32座。平均开工率自1982年以来,已连续五年超过70%。这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也是高水平的。若同1985年统计的开工率相比较,日本的开工率仅次于联邦德国。
最后,再看一看核发电量最多的美国。
美国开发核电已有悠久的历史,据美国能源部1986年统计,美国有100座核电站在运行,核电站数量居世界第一位。当时还有27座正在兴建中。他们长期以来在开发核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美国核电站多年的建设和运行经验证明,核电站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虽然不能绝对排除,但百分比是微小的。如果在设备和管理方面,严格地按照科学规定办事,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美国核能专家认为,选择优良的核反应堆堆型是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迄今为止,发生严重事故并危及人体安全酌,一般都是石墨堆,而压水堆不容易发生严重事故,即使发生事故,由于种种安全措施,放射性物质也不易因外泄而引起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人体。
由于经济需要等方面的原因,美国核电站绝大部分都建在人口稠密的城市附近。但是,因为核电站建造者严格遵守核规章委员会制定的安全标准条例,所以核电站从未出现过实际威胁附近城市居民安全的严重事故。美国核规章委员会要求核屯站的建造者在提出建造申请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经过核规章委员会严格审查认可后,才发放建站许可证。核电站在建造和运行期间,核规章委员会要定期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问题,有权对核电站提出包括停止运行在内的各种要求。
这些,都无疑为世界核电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美国、前苏联、归本及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情况是如此,其他地方的个别国家,虽有点变化也就无关大局了。因此,国际原子能机构1987年2月公布的。数字表明,世界核能发,展总的趋势没有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太大的影响,1986年又有21座核反应堆联网发电,新增加核发电量2094万千瓦。
当切尔诺贝利事故煽起世界性的反核浪潮宁息以后,人们能够比较冷静地对作出公正的评价。1987年初,21国欧洲委员会议会就核安全问题举行了听证会。他们拿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反应堆发生爆炸和起火,对人的健康造成的已知的和估计会产生的长期影响,与普通电厂同其他辐射源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带来的危险作比较。专家们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看法,认为尽管发生了这次核事故,利用核燃料发电仍然比利用普通燃料发电要安全得多。
前苏联的国家原子能利用委员会副说,如果重新用煤和石油等有机燃料来发电,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带来的危险将会大大增加。
设在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部门的负责人也说:“人们现在已认识到‘煤和石油燃烧后产生的物质’对我们的环境是一个重大的威胁”。他提到了一例子,一个发电能力为100万千瓦的普通电厂在城市居民中引起死亡的人数和生病的人数可以分别达到3~30人和2000~20000人,而一个发电力相仿的核电厂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引起死亡和生病的人数最多分别是一个。
对于核能的安全性已经为国际所公认。
核能的优点是十分鲜明的,其能量密度大,功率高,为其他能源所不及。这就容易使安全装置集中,提高效率。人们往往忽视,功率小设施就分散,即使微小的危险也随之分散而导致经常发生大量不被人发觉的各种事故。
在能量储存方面,核能比太阳能、风能等其他新能源容易储存,后者常常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才能利用,除非安装储存缓冲器,但这种装置目前价格昂贵。核燃料的储存占地不大,在核船舶或核潜艇中,也同样占据不大空间,因为它们两年才换料一次。相反,烧重油或烧煤设备需庞大的储存罐或占地很多。
核电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事业,已在世界能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它并非十全十美。正像其他任何先进技术一样,核电既能造福于人类,也伴有一定的潜在风险。从对核能的指责声中,我们就听到了一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其他疑虑。例如,台湾北部核能一、二厂和南部的核三厂,对沿海渔业就有不小的冲击;南湾的珊瑚也因受到废热水浸害而死亡。
其实,无论是核电站还是火电站,都有余热排人环境,因此废热对环境的影响并不是核电站独有的,只是程度上有差别。核电站通过冷却水排入水中的余热要比火电站高约35%~50%。
世界上很多国家把核电站建在沿海,利用海水作冷却水,既可为核电站提供无限的冷却水,又比河水能更好地消散余热,减少余热对环境的影响。为了尽可能减少余热对天然水域的影响,人们还取了不少措施,如制定排放标准,限制排放引起的升温;选择合适的排放位置及排放方式;提高热转换效率;余热利用等。
日本核电站排水温度一般高出海水温度有7~9℃,进入海域后扩散很快,温度迅速下降,一般在1~2公里外的水表面温度即降到1~2℃,因此对水不会带来有害影响。据国外报道,多数核电站附近的量没有明显变化,有的地方还有增加。
核电站在投入正常运行时,进入废气、废液和固体废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只是极少的一部分。核电站设有完善的三废处理系统,可对放射性废物实行有效的处理。在核电站周围还设置许多监测点,定期集空气、水样、土样和动植物样品进行分析,监督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污染。放射性物质很难以有害量进入环境。
因此,担心和忧虑核电站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是不必要的。利用核电站循环水的排水灌溉农田;利用冷却永的余热为温室供热,培养瓜果和鱼类是可以做到的。
最后,从经济上的未定因素来考虑。一座核电站的服役年龄为30~40年,退役以后,其费用应当计人核发电的成本中去。
现在,世界上第一个投入使用的美国核电站,已经走完30年的运营期而报废。目前世界上已有或正在兴建的500多个反应堆,或早或迟也会走到这一步。美国能源部估计,美国现有16个反应堆将在本世纪末到期,到2005年将有53个反应堆,2010年有70个反应堆到期报废。现在看来,处理这些反应堆的成本比刚进入核电时代预计的高,报废日期又比预计日期提前,电站内金属管件受辐射而变脆的情况比当初估计的严重。为此,专家们已开始认真考虑核电站报废问题,提出了下列几种处置方案:
(1)封存处理:从反应堆中移走核燃料,并对辐射进行监控。这些措施实行之初十分简便,但一些专家认为,由于辐射要持续若干世纪,长期持续的警戒和监控,累计成本可能很高,最后还是不得不拆除。
(2)埋葬处理:从反应堆中移走核燃料,加盖一层厚厚的水泥壳,把整个电站区罩起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就是这样处置的。埋葬具有与封存相同的许多优点,但实施中人员会受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沾染。
(3)拆除处理:优点是无须背上长期警戒和维护的沉重包袱,而且站区随即可作他用,包括建设新的核电站。但问题在于对施工人员可能造成严重的辐射沾染,且拆除成本高。
美国希平波特核电站,成了第一个进行拆除处理方法的试验场。
因此,今后核能工业的发展,我们仍然应该谨慎地先建立核能工业发展的评估制度和严密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使核工业健康发展而免蹈某些国家先行中所犯错误的覆辙。
世界核电工业之所以发展迅速,主要因为它具有较强的经济竞争力、环境污染较小、燃料丰富三个优点。在权衡利弊时,从现代的观点来看,无论如何,利还是大于弊。
目前,人类对核燃料即铀的勘探工作还十分有限。但是根据已经发现的天然铀矿,如果用于核发电,足可以使用几千年。
1986年的另一项重要科技成就是,日本金属矿业团在濑户内海的秀川县成功地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用海水提铀的工厂,这座于4月下旬投产的提铀厂年产10吨铀。海水提铀的工业化,为人类开发海水中数十亿吨铀储量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如果将这项储量考虑在内,那么,广阔的海洋几乎成为核燃料取之不尽的宝藏。
1686年,是核工业有沉痛教训的一年,也是获得很大成就的一年。
自核电站问世以来,由于工程技术的不断改善使核电站的运行性能不断提高,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日趋完善,事故发生率也在下降。这就使得核电站的时间利用率和负荷明显提高,进一步显示了核电站的经济效益和它在各类发电系统中的竞争能力。
诚然,核电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是确保安全的重要因素,但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同样也是确保安全的重要因素,这是人们从这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应该吸取的严重教训。
安全设备的日趋复杂化,促使我们必须把希望寄托在一系列复杂设备运行的安全无误上。那么能不能建造出包含内在安全因素的核反应堆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瑞典研制成功的“内在过程绝对安全”反应堆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反应堆。它的设计思想是:即使初级冷却系统失灵,堆芯仍能冷却下来。内在安全能保证不用复杂的安全设备,反应堆仍然能安全运转。
核电站的充分安全问题并非是不能解决的。
不可否认,切尔诺贝利事故对核电发展带来某些消极作用。然而,这并不能否定核电的优点。回顾核电的发展史,尤其是从世界性能源发展的长远观点看,核电站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随着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改善,必将给核电工业带来新的生机。
我们不妨再就日本的情况来说,这个国家非但没有停止发展核电,而且还着手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核电长期战略,并以每年投产两座核反应堆的速度增建新的核电站。原因就在于日本已拥有一整套安全防护对策。
日本的安全对策是在“没有安全也就没有原子能利用”的前提下,从原子能发电设备的多重保护设计、国家制定严格的发展原子能发电的安全规则、原子能发电企业取万全的运营措施、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减少人为的失误、加强地方居民对核电站安全运转的监督和关注为内容,构成一套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
日本在技术上把核反应堆运转过程中在堆内产生和积存的放射性物质全部密封起来,以免有害气体外泄。即使在运转过程中发生事故,也能把放射性物质封闭起来而不影响周围居民的安全。
他们实施多重防护主要包括:
(1)防止发生异常的对策:要求核发电系统在设计上必须留有足够的安全系数,选用的设备和材料必须保证质量,对施工质量也要有严格的要求和验收,发电系统中还配有在部分机器出现异常时能自动确保安全的“安全系统”,和一旦出现操作失误能确保整个系统安全的“连锁装置系统”。对投入运转后的核反应堆和涡轮机实施严格的定期检查。
(2)防止异常事故扩大对策:主要是在设计上配有一套能够自动检测,早期发现多种异常并使核反应堆紧急停止,自动消除余热的系统。
(3)防止放射性物质泄出的对策:配有一套出现异常时使用的反应堆堆芯冷却装置,它由高压注人装置、低压注入装置、反应堆堆芯喷雾器等系统构成。
日本不但订有各种核发电安全对策的规章制度,而且对核电站从设计、兴建到投产后的安全运转都实施积极的监督和干预。设计阶段,通产省首先听取各方专家对所设计核反应堆的安全性进行充分论证,然后由通产大臣发放准许制造的许可证。建设阶段,在对工程设计、施工方法和内容进行认真的审查之后,由通产省授予准建权。一个核电站竣工而未投入运转之前,通产省将对它进行严格的验收。
此外,对管理操作人员也进行严格的挑选和训练。新人进站后,首先要在有经验的操作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见习一年,然后到操作训练中心参加标准训练课程的学习,才可担任辅机操作员。工作五至六年后,辅机操作员才能作为主机操作员走上关键技术岗位。具有六至七年主机操作员经历,并通过了国家考试者,才有资格被选拔为运转负责人。此外,主机操作员每三年需接受一次运转训练中心的模拟训练,辅机操作员每年需接受三次模拟训练。
为加强核安全的研究,完善核安全对策,日本科学技术厅决定,在核安全委员会内设立核事故分析专门机构。
核事故分析专门机构的任务是,研究如何从组织上保障核设施的安全,经常重新估价安全措施的可靠性,以防止重大事故发生。此外,这个专门机构还要制定紧急情况下的人员撤离方案,对引起事故的错误操作原因进行综合研究。
为加强核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日本科技厅要设立两个咨询系统,一个是国外核事故可能造成对日本污染的预测预报系统;另一个是能够在核事故发生后及时提供切实可行措施的紧急技术建议系统。
预测预报系统以气象数据为依据,要能测出距日本2000~3000公里以内地区的核辐射剂量。紧急技术建议系统要掌握国内所有核成套设备的管道线路图和其他数据,在非常情况下根据这些数据,及时提出如何防止事故扩大及减少放射性污染等技术性建议。
日本科技厅认为,这些机构虽然是一种咨询性质的机构,但是他们可以协助核安全委员会,迅速地为国家制定有效的应急对策。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后,日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进一步强化安全对策的重要性。他们进一步充实完善国家有关发展核电的各种规章制度,使核电技术标准更加完善。国家对核电站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定新的核反应堆的投产、废弃的规定与措施,制定与核燃料循环相应的技术标准。国家还建立专门的机构使安全检查制度化。加强核电企业的管理机能,把确保安全作为企业经营最重要的一环。
日本还开展“官、民、学”三位一体的研究体制,积极推进新的核发电技术和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考虑应急状态下的防护措施,如发展专用机器人。
日本能做到的事情,别的国家也可以去做。核技术终将会成为一门可以使人完全放心的安全技术。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这种坏事正在被各国认真总结教训,逐渐转变为推动本国核电事业健康发展的好事。他们完善了各种有关核能的法规,规定了核能委员会的职能、核能使用部门的职能和监督机构的职能。
在核能领域,由于切尔诺贝利的震动,1986年成了十分活跃的一年,我们国家还派出记者特意对西欧的核电部门进行考察访问。由于联邦德国核电事业无论在经济技术方面还是设备安全、管理严格方面均堪称楷模,记者对联邦德国核电事业作了一番巡礼,向中国读者提供了许多可作形象思维的感性材料。
对前联邦德国来说,“除了核电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从前联邦德国的经验来看,核电除了清洁价廉之外,还有两个被我们曾经忽视的好处:一是推动高技术工业发展,带动相关部门同步发展;二是锻炼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和建设队伍。以生产电力的多寡和运转率为标准,世界前七位核电站全部在前联邦德国。前联邦德国核电站以其经济效益高、设备可靠和人员专业化程度高著称于世。
前联邦德国的核电事业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十分可信的现实,事实胜于雄辩;核能的高效及安全,只要人们严肃认真地对待,是可以做到的,是切实可行的。
目前,国际上核电站设计专家为提高核电站的安全系数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研究方向大体有两个,一是探讨地下核电站的可行性,二是增补地上核电站的保安措施,尤其是对意外险情的防范措施。研究的结果无疑将导致出现更安全的核电站。
对地上核电站安全运营问题的研究,得出了所谓综合保安的设想,并具体化为一些新的设计与运营规则。这些新规则要求,核电站设计者在设计时和操作员在值班时,均应考虑和分析可能导致事故的某些意外情况。现有核电站有一套对付反应堆发生设想有可能发生的故障的技术手段,但是过去美苏核电站事故表明,核电站在运营中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新规则要求核电站的设计中要有能够帮助操作员,在出观意外险情时及时排除险情的技术装置。
新规则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所谓“双防系统”。现有的核电站都有一个钢筋混凝土防护罩,旨在防止反应堆出故障时其放射性物质逸出而危害附近的人畜和环境。但已发生的核电站事故表明,单有这种防护罩还不行。一旦出现未预料到的情况而罩内压力猛升至5个大气压以上,罩本身就可能失去密封性甚至被胀破(爆炸)。新规则要求核电站附设一套可确保操作员使罩内压力及时降至通常水平的技术设备,必要时操作员还可以启动防辐射的过滤装置。这就是新规则所说的“双防系统”。
地下核电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已被认定,它比地上核电站更为安全,并且经济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前苏联的核反应堆的防护罩只有1.6米厚,反应堆内的熔融核燃料一旦逸出而压到罩壁上,不到1小时就会把罩烧毁。在新的“核电站-88”设计中,防护罩也只能耐受4.6个大气压的内部压力,电缆、管道等也只能耐受8个大气压,而在反应堆核燃料熔融事故中蒸汽与氢的爆炸会产生高达13~15个大气压的压力。所以,在未能设计出“绝对安全的反应堆”之前,应将核电站建在地下。目前所说的地下核电站,是把反应堆和控制系统建在石质或半石质地层中的中小型核电站。
据分析,这种地下核电站至少可保证运营中不危害周围环境,不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种浩劫式的事故后果,而且便于封存寿终正寝的反应堆,减轻地震对核电站的影响。此外,把核电站转入地下还可以使核电站的建设得以在现有技术水平上得到发展,而无须等到“绝对安全”的核电站设计问世之后再发展核屯事业。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把4个机组的100万千瓦核电站反应堆和控制系统建在50米深的地下,建筑费用只、增加11%~15%,但如果把关闭核电站所需费用算进去,那么地下核电站的造价比地上核电站还要低一些。拿2个机组的50万千瓦供热核电站来说,将反应堆设在地下的建筑费用比地上同类核电站多20%~30%,如把关闭核电站所需费用打进去,则只多4%~11%。
1995年底时全球运营中的核电站为437个。
正在运行中的核电站,规模上美国居首位,其次为法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核电占法国电力总量的78.2%,核电开发几乎达到极限。
国际上的分析家早于1993年5月作了预测,认为以后10年内亚洲对核电的需求将激增。
核能开发是世界各国21世纪能源战略的发展重点。
核电这门现代高技术产业正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克服它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障碍,茁壮成长,日趋成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